医保改革后个人账户划入少了?别急,详细解读来了!

发布时间:2023-03-14 内容来源:网络

    各位打工人注意了!

    近期“职工医保改革”相关话题在各大社交网络平台刷屏:

    个人账户改革到底改了啥?

    对于参保人有什么影响?

    对于退休职工有什么影响?

    如果你还有许多小问号,鱼小包总结了个各地医保局详细解读,给大家答疑解惑来啦。

    改革后,参保人的保障待遇有何改变?

    主要有三点变化:

    1、互助共济功能显著提高

    门诊需求多、患病多的参保职工明显获益,之前不能报销的门诊常见病、多发病门诊医疗费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

    2、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

    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扩展到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

    3、适当扩展了个人账户使用范围

    改革后,个人账户可以用于支付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费用;还可用于配偶、父母、子女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等的个人缴费。

    举两个例子:

    案例一

    以广州市为例,新政实施之后的12月份,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惠及2.7万参保人,人均报销金额从原来的150元增加到380元,报销比例增加153%。

    案例二

    广州市退休职工华姐,2022年11月因呼吸有啰音,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就医,做了肺部CT,总医疗费用480元。当时CT、MRI等项目还未纳入门诊统筹,华姐需要全额自负。

    而最近,她“阳康”后又到医院做CT,发现同样的项目,自己只给了140元,统筹基金支付了70%。

    个人账户,到底改了啥?

    在此次医保改革中,个人账户有改变的地方,也有没有改变的地方,具体为:

    一、变动部分

    据政策规定: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不再划入参保人员的个人账户,而是全部计入统筹基金。

    对于退休人员的个账划入额度,要求逐步调整到当地基本养老金水平的2%,各地政策落地时有所差异。

    二、不变的是

    改革后,参保人缴费负担不变、个人账户的历史积累额不变,仍然归个人使用,还可以在家庭成员之间共济使用。

    划入个人账户的资金减少了?

    虽然划入个人账户的资金变少了,但这并不代表大家就亏了。

    改革后,从当期看,大部分参保职工划入个人账户的资金会减少;但从长期看,参保职工都获得了门诊共济保障的权益,增加了此前没有的普通门诊待遇,特别是患病群众和老年人受益更多。

    相当于用个人账户减少划入的钱为参保职工增加了普通门诊统筹待遇,最终受益的还是参保职工。不仅如此,改革后统筹基金的规模更大,对参保职工的支付能力更强,对病种的保障更全。

    举个例子:

    退休职工周某,年养老金收入5万元,改革前个人账户每年划入2400元,改革后个人账户每年划入996元。

    周某患有脑梗,在某三级医院门诊就医,今年发生可报销费用7150元,如按照门诊统筹政策报销,除去门槛费500元,按三级医院60%的报销比例,即可报销(7150-500)元*60%=3990元。